至诚源自法之正义 业精始于品质卓越

法律咨询:400-779-9966

说法律事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律师说法 > 说法律事

说法律事
你还在“赌”今晚不查酒驾?公职人员一次酒驾可能让你失去工作--东友律师咨询
发布时间: 2021-02-01来源: 东友头条号 浏览:
 
酒足饭饱后,你是否还想拿起车钥匙?是不是还在“赌运气”今晚交警不查酒驾?

酒驾、醉驾的后果有多严重?

今天我们来一起看看酒驾、醉驾恐怖的成本

【法律成本】

饮酒驾驶=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1000-2000元罚款+一次记满12分。

再次饮酒驾驶=10日以下拘留+1000-2000元罚款+吊销驾驶证。

饮酒和醉酒驾驶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追究刑事责任+吊销驾驶证+终身禁驾。

饮酒驾驶营运机动车=15日拘留+5000元罚款+吊销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醉酒驾驶=约束至酒醒+吊销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追究刑事责任。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追究刑事责任+10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划重点:我国对醉酒驾车违法行为,不管情节是否恶劣,是否造成后果,都按照“危险驾驶罪”定罪,处拘役1至6个月,并处罚金。对于醉酒驾车零容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经济成本】

A. 保险不赔——(1)就商业车险而言,只要交警认定保险车辆是因驾驶员“酒后驾车”出现的事故,保险公司均可不予理赔。

《机动车商业保险行业基本条款》第六条规定,下列情况下,不论任何原因造成的对第三者的损害赔偿责任,保险人均不负责赔偿:(五) 驾驶人饮酒、吸食或注射毒品、被药物麻醉后使用被保险机动车

(2)对于交强险来说,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侵权责任法的立法精神和交强险的功能为依据,明确规定醉酒驾驶、无证驾驶、吸毒后驾驶机动车的情形下,交强险保险公司仍然对受害人人身权益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赔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

B.巨额赔偿——酒驾发生交通事故,将加重在交通事故中的责任,造成一人死亡的,要承担对死者家属的相关赔偿。(1)根据最高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九条规定,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20年计算。(2)《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规定,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应赔偿:a.施救时产生的医疗费、交通费、住宿费等;b.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c.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其中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死亡前实际扶养的人,包括未成年子女、实际赡养的父母等。(3)关于造成死亡是否可以要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可以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解释》第十条规定,精神损害抚慰金由法官自由裁量。在司法实践中,法官一般依据加害人主观上是否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等为依据判定数额不等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划重点:酒驾的经济成本,可能让你分分钟倾家荡产,一夜回到解放前。

【职场成本】

1.公职人员酒驾醉驾第一时间报纪委:查办酒驾类交通违法,除调查案件基本事实外,还将重点核查违法行为人身份、单位和政治面貌。在依法处罚基础上,属于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抄告其工作单位及主管部门;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中共党员的,第一时间报告市局警务指挥部,并由市局通报市纪委,对违法行为人开展党纪政纪追处。

2.“酒驾醉驾”将纳入个人信用记录,贷款、消费或受限制

3.律师、医师吊销执业证,法检、公职人员双开;公民不能入党、不能报考国家公务员;当兵或报考军校无法通过政治审查等。对因醉酒驾驶被免予刑事处罚的党员干部,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也应给予撤销党内职务以上处分。

4.影响申请办理出国签证

5.作为法定代表人无法顺利办理营业执照

6.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7.子女可能受牵连:酒驾违法行为人被追究刑事责任,特别容易对家中子女造成心理阴影,因家长醉驾被判刑,犯罪记录伴随终生,子女报考公务员、上军警学校、入党等,政审时或多或少受到一些限制。

最后要提醒的是,即使没有酒后开车的行为,也可能会构成危险驾驶的共同犯罪,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在饮酒过程中,行为人明知驾驶员必须驾车出行,仍极力劝酒或胁迫、刺激其饮酒,且饮酒后不给其找代驾的行为。

2.行为人明知驾驶员饮酒,教唆、胁迫或命令驾驶员驾驶机动车辆的行为。

3.车辆所有人明知借车人已经醉酒且要求驾驶机动车时,仍将车辆出借给借用人的行为。

看到这么多的成本,还敢喝酒后开车吗?

一定做到“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关注东友,每天了解一个法律知识,万一有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