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诚源自法之正义 业精始于品质卓越

法律咨询:400-779-9966

说公司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律师说法 > 说公司

说公司
遇到了“职业打假人”,该怎么办?--许迪律师
发布时间: 2018-11-21来源: 东友头条号 浏览:
 
【案例】
       晓敏是一名北漂创业者,在北京开有一家茶叶店。某日一男顾客上门,晓敏拿出店里新进的茶叶给对方品尝。但对方似乎对于茶叶的品相、味道等不太感兴趣,而是在店里转来转去。最后,该顾客直接购买了共计人民币6000元的几罐大禹岭高冷茶,然后用手机对茶叶桶底部和6000元的收据进行拍照,最后拿着茶叶和收据离开了店里。

      一个月后,晓敏收到了法院传票和起诉状及证据等材料,称晓敏当日所出售的大禹岭高冷茶未标注在中国依法登记的代理商名称和联系方式等,也未经入境检验检疫,来源不明。要求晓敏所在的茶叶店赔偿其货款损失6000元,并支付十倍的赔偿款60000元(共计赔偿66000元)。

      晓敏一时懵了,遂前来咨询律师的意见。
 
【律师支招】
       律师经调查发现,起诉晓敏茶叶店的这名男顾客此前曾有过20多起类似的案件及裁判,基本以购买商品后对商家或厂家所售商品的标识,而非商品的安全或质量本身提出异议,进而向法院起诉要求惩罚性赔偿。因此,律师怀疑,该顾客很可能为“职业打假人”。

        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引导和规范职业打假人的建议提出如下答复意见法办函【2017】181号(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5990号建议的答复意见)》,对于“职业打击人”的牟利性打假行为明确表示了不支持的态度。随后,律师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证据搜集,最终维护了被告晓敏的合法权益。

      对于“职业打假”,目前法律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通常认为,是指以赚钱为目的打假,利用商品过期或商品漏洞等问题故意大量买入然后通过打假,要求商家支付损失及数倍赔偿的行为。“职业打假人”不是法律上的消费者,他们是以打假为职业,通过打假谋取不正当利益。

一般的职业打假行为主要有如下表现特征:
1、以谋取非法暴利为目的进行购物,大批量购买,数量超过合理自用。
2、多次举报商家或反复诉讼。
3、熟悉法律法规,善于钻法律空隙和漏洞,并且利用法律漏洞来要挟敲诈卖家。
4、有些是团队作战,组织严密,还有的实行“师徒制”,更有甚者专门拜师学习“打假”。
5、最常针对的商家类型是食品销售类,职业打假人几乎从不真正关注食品的安全与质量,而是围绕食品标签做文章,就像案例中描述的情况一样,以产品标识有问题为由,要求赔偿。
6、职业打假人更多情况下是投诉举报经营者,而非生产者。
7、个别职业打假人会利用商家以小钱“息事宁人”的心态来进行敲诈。

针对“职业打假人”的种种做法,一旦遇到了“职业打假人”,就没有办法了吗?

在此,律师建议可采取的应对措施主要有:
1、搜集证明职业打假人的打假行为以赢利为目的,例如从前的判决文书、工商举报信息等,是否以同类居多。
2、日常多学习了解新《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平台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要知道职业打假人通常会有备而来,理直气壮地“碰瓷儿”。而法律只认法律事实,不懂法,不知法,很容易吃亏。因此,商家应全面检查店铺首页、产品详情页、标题等文案,是否使用了违反《广告法》的词语,一旦发现立即修改。
3、了解职业打假人的操作套路,从他们的套路中去反套路,把容易被钻空子的相关信息进行完善,必要时可请律师协助把关。
4、一旦遇到职业打假人,可能的情况下可采用“拖延”战术。因为一般职业打假人都想在短期内快速获利,没有太多的精力去长期维权,增加成本。
5、如果遇到纠缠不放的打假人或组织,可收集其敲诈信息等证据,符合刑事立案条件的,要及时报案,便于有效维权。